少子化席卷全球,大学终于办不下去了 高校生存淘汰赛加剧。少子化带来的大学倒闭潮正在东亚地区上演。最近,韩国推出了“倒闭大学综合管理系统”,专门给倒闭高校的学生开具证明、转学籍,甚至建立了一个“线上博物馆”来记录那些消失的大学。这反映了韩国高校面临的严峻现实:380所大学在未来20年内可能有一半会倒闭。
不仅韩国,日本和中国台湾也面临类似问题。日本一年有12所大学停招,中国台湾则有7所高校倒闭,未来还有40所私立大专面临退场。少子化的浪潮正将全球高校卷入“生存淘汰赛”。
在韩国,一些大学为了吸引学生,采取了极端措施,如全额免学费、送最新款iPhone和无线耳机等。尽管如此,2024年仍有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。地方大学的情况更为严重,许多学校全年招生不足200人,有的甚至不到100人。为了生存,多所大学开始合并,如国立昌原大学与另外两所大学合并。然而,政府的扶持并未能改变现状,部分获得资助的大学招生情况反而更差。
日本的短期大学首当其冲,2023年至少有12所宣布停招。这些学校相当于职业技术学院,由于招生规模小、资金薄弱,成为最先倒下的多米诺骨牌。少子化是主要原因,日本新生儿数量连年下降,2023年只有75.8万人,比巅峰时少了一半多。金泽工业大学校长呼吁重新规划大学布局,但许多老校舍不得百年招牌,宁愿硬撑也不关门。
在中国台湾,高校正在经历“最痛的洗牌”。2023年,台湾首府大学、中州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倒闭。产业转型使得工科学校尤其困难,华夏科技大学因招不到学生被台湾科技大学接管,成为台湾首例“公私合并”案例。慈济大学和慈济科技大学也计划合并,以应对少子化挑战。
少子化浪潮下,没有谁是旁观者。2023年中国大陆新生儿902万,比2016年减少一半。幼儿园和小学关停潮从东北蔓延到中部。按照这个趋势,10年后的高考人数会开始下滑,20年后可能只剩现在的一半。届时,高校将面临“优胜劣汰”,民办大学和缺乏特色的地方公办院校可能首先受到影响。
未来的大学要么具备不可替代的特色,如顶尖科研或行业对口,要么通过合并抱团取暖,否则迟早会被淘汰。对于学生而言,选择大学时应优先考虑有行业背景、特色鲜明的学校,避免那些专业“大而全”、缺乏亮点的地方院校。高校也应尽早布局,进行合并、转型或发展特色。对学生来说,能力比文凭更重要,只要学到真本事,照样有出路。
少子化带来的大学洗牌本质上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。那些能够跟上时代、真正培养人才的学校将存活甚至变强,而那些抱残守缺、只靠招牌吃饭的学校注定会被淘汰。
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